廣東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周德全:在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謝慶裕 通訊員/黃慧誠)“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緊密結合起來,把握廣東生態環境保護的基本主線和重點任務,在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中推動廣東高質量發展?!睆V東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周德全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時表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省生態環境廳要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頭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務,把總書記的肯定、鼓勵和鞭策化為強大動力,化作實際行動,奮力開創新時代廣東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面。
推進新時代廣東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
南方日報:請談談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的感受和體會。
周德全:在改革開放40周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面推進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視察廣東,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廣東工作的高度重視、對廣東人民的深切關懷。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具有重大政治意義、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是新時代廣東改革開放再出發的行動指南。我們一定深刻銘記總書記對廣東的關心關愛,把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體現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行動上,堅定不移做新時代深化改革開放的實踐者和奮斗者。
視察期間,總書記對我省生態環境保護十分關心關注,這讓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者備感溫暖、備受鼓舞、倍增動力??倳泴ξ沂∩鷳B環境保護的重要要求和期望,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在廣東的具體化,是為廣東生態環境保護量身打造的路線圖、任務書。我們一定要把總書記的重要要求和期望,作為新時代推進廣東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的根本遵循,譜寫廣東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實施環保分區控制和差異化發展
南方日報: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我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如何結合實際推動廣東高質量發展?
周德全:習近平總書記在對廣東提出“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時強調,要深入抓好生態文明建設。這充分表明了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這也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觀的集中體現和要求。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綠色發展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是解決污染問題的根本之策。我們要定好位、謀好局,從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當好綠色發展排頭兵的高度,部署推進我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在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中推動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在我省“一核一帶一區”發展戰略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結合各地自然條件、資源稟賦,著力推動實施差異化發展。珠三角要加快補上生態欠賬,以環境倒逼產業轉型升級;沿海經濟帶要加強自然岸線保護,嚴格環保準入,優化重大產業布局,打造宜業宜游的黃金海岸;生態發展區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筑牢全省生態安全屏障,推動產業生態化,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和產出優勢。
當前要重點做好打造粵港澳綠色大灣區和筑牢全省生態安全屏障兩項工作:
省生態環境廳按照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總體要求,正在編制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規劃。接下來,將積極探索創新合作模式,實施生態環境一體化治理,確保供港供澳水質安全,加強區域污染聯防聯治協作,努力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綠色宜居低碳國際一流的大灣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辯證思維,轉變觀念,努力把短板變成“潛力板”,充分發揮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生態優勢,不斷拓展發展空間、增強發展后勁。省委書記李希在近期調研時也要求,河源要爭當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排頭兵,韶關要爭當北部生態發展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省生態環境廳已成立支持河源市建設全省綠色發展示范區爭當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排頭兵工作專班小組,指導河源市編制實施三年行動計劃,主動介入推動相關工作落實。接下來,將進一步主動與河源、韶關市做好對接,支持指導河源、韶關市在“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下,全力筑牢全省生態安全屏障,全力推進兩地綠色發展,讓保護更嚴格,讓發展更充分。
建立流域污染防治聯席會議工作機制
南方日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東要補上生態欠賬。請結合當前我省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介紹下這方面情況?
周德全:按照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基本民生觀的要求,我們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增加優質生態產品供給,滿足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新期待,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一是把水污染治理作為全省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中之重,聚力打好碧水攻堅戰,加快補齊我省水環境短板。聚焦國考斷面達標和重污染河流治理,實施系統治污、科學治污、標本兼治。為推動茅洲河、練江、廣佛跨界河流治理,省生態環境廳聯合流域所在市政府、省直有關單位,建立流域污染防治聯席會議工作機制,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形成治污合力。根據《廣東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到2020年全省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84.5%以上,劣V類國考斷面基本消除。
二是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推動空氣質量持續好轉。以“散亂污”工業企業綜合治理為重點推進城市交界處、工業集聚區、村級工業園連片整治,以揮發性有機物為重點深化工業源污染治理,以施工揚塵為重點強化面源污染控制。到2020年全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要達到92.5%,PM2.5控制在33微克/立方米以下,各地級以上市空氣質量都要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三是抓好中央環保督察整改,集中力量解決一批涉及面廣、歷史欠賬多的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確保項項有著落、件件有回音、事事見成效。
四是加快建設生活垃圾和危險廢物處理處置設施,持續嚴厲打擊固體廢物環境污染違法行為,不斷提高我省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能力和水平。
建設法治環保生態環境統一監管
南方日報:如何推進生態環境管理改革創新?
周德全:無論是立法還是執法,無論是督企還是督政,無論是監管還是服務,近年來我省法治環保建設均走在全國前列。今年1—10月,我省環境行政處罰共罰沒款金額為13.56億元,居全國第二位;廣州、東莞、深圳、佛山等市均位于行政處罰案件數量和罰沒款金額總數的全國前十位地市。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用最嚴格的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嚴密法治觀的要求,繼續強化法治環保建設,不斷推進生態環境管理改革創新。當前重點做好生態環境機構改革和“放管服”改革兩項工作:
組建省生態環境廳,統一行使生態和城鄉各類污染排放監管與行政執法職責,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整體系統觀的要求和體現。我們要進一步理順部門職責關系,優化內設機構設置,更加突出生態環境廳的統一監管的職能,避免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此外,按時按要求積極做好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遵循“法無授權不可為,法無禁止即可為”的理念,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更好更快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為導向,持續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繼續削減和取消、下放生態環境行政審批事項,推進權力清單、責任清單管理制度,推進行政審批和服務流程鏈條的“革命性再造”,最大限度壓縮環評審批辦理時限,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嚴格禁止“一刀切”,保護合法合規企業權益。
■綜述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
廣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全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高位推進下,在各地各部門苦干實干、奮力攻堅中,今年來全省聚力打好碧水攻堅戰,加快補齊我省水環境短板;持續打好藍天保衛戰,推動空氣質量不斷改善;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整改,集中力量解決一批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助推廣東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環境改善的獲得感、幸福感。
深化重點流域及國考斷面治理
鼓點隆隆、槳聲陣陣,歡呼聲激蕩在茅洲河畔。今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茅洲河龍舟邀請賽在深圳寶安區燕羅濕地河段舉行。燕羅濕地由過去的黑臭荒灘,蝶變成如今的綠草紅花、碧水潺潺。
8月16日,汕頭潮陽區、潮南區練江整治11個環保工程集中啟動,掀起了練江環?;A設施建設的新一輪高潮。而在此之前已經動工的重大項目,則陸續進入沖刺階段。
今年來廣東突出抓好水污染治理,聚力打好碧水攻堅戰,全面深化茅洲河、練江、廣佛跨界河流、小東江等重點流域整治,精準督導國考斷面達標攻堅
省委書記、省第一總河長李希,省長、省總河長馬興瑞分別掛點督辦全省污染最嚴重的茅洲河、練江,先后多次現場督導流域整治。多位省領導分別赴相關流域,研究部署國考斷面達標攻堅工作。省人大在練江、茅洲河建立“四級人大”聯動監督治污機制。省政府集中約談水質明顯下降的地市政府負責同志。
省生態環境廳派出7個督導組每月駐點督導,推動相關地市落實治水主體責任,指導開展整治工作。每月向社會公布全省各市水環境質量排名和改善程度排名,通過社會監督督促各地加強水污染防治。加強工業集聚區環境監管,對未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工業集聚區實行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限批。
今年1—10月,茅洲河綜合污染指數同比下降59.8%,水質明顯好轉。練江干流水質今年5月以來綜合污染指數總體呈下降趨勢,扭轉了污染綜合整治推進緩慢的被動局面。
推動空氣質量持續穩定達標
“整治過后空氣清新多了!”今年初,位于廣州市增城區的新塘環保工業園區域性環境問題整治取得突破性進展,周邊小區業主紛紛點贊。園區內76家污染企業全部關停,舊廠房騰出來的位置,未來或將規劃建設“東江新城CBD”。
新塘環保工業園的轉變僅是廣東近年加快綠色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持續打好藍天保衛戰的縮影。
截至2017年,廣東已連續三年空氣質量穩定達標,珠三角在全國三大城市群中首個實現PM2.5連續三年達標。
生態環境部公布的2018年1—10月169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中,廣東有深圳、惠州、珠海位居前十名,繼續成為空氣“十佳”城市最多的省份。
今年來,廣東治氣繼續“加力”,相繼印發實施《廣東省打贏藍天保衛戰2018年工作方案》《廣東省“散亂污”工業企業(場所)綜合整治工作方案》,編制我省打贏藍天保衛戰行動方案等專項方案。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調整、交通結構改善。截至目前全省已排查整治“散亂污”工業企業(場所)65278家,完成整治38790家。完成83臺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257條生產線煤改氣改造,全省城市建成區基本完成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全省新增純電動公交車4919輛,為提前實施機動車國六排放標準創造條件,供應符合我省省情的國六車用成品油。
集中力量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
按下電閘,汕尾市城區石奎村污水處理站嗡嗡運轉,生活污水收集池里原本發黑發臭的生活污水經過處理后變得清澈起來。
隨著5個自然村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順利完工,位于地級飲用水水源地赤沙水庫附近的污染隱患得以消除。11月2日,汕尾市納入生態環境部2018年考核的39個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治任務,在全省率先“清零”。
截至12月2日,廣州、深圳、江門等14市已全部銷號“清零”;廣東省納入生態環境部考核的925個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治任務,已完成867個,完成率為93.7%。
我省加快推進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建設,今年以來新建成7個危險廢物項目、3個醫療廢物項目、3個一般工業固體廢物項目。全面開展固體廢物企業“三個一”專項工作,推動各市政府與14281家固體廢物相關企業簽署規范管理承諾書。
接下來,廣東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生態文明建設持久戰,確保三年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五年實現生態環境質量較大改善、2035年基本建成美麗廣東。
(信息來源:南方網)
相關稿件:
附件: